
一坨大便,在你面前展示多少次,你会选择去吃?
答案很简单:展示多少次你都不会去吃。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对于某些事情,单纯地增加展示曝光,并不会有效果。
但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
在很多人眼里,营销就是不断地获得流量、吸引曝光,好像不论什么产品,只要有足够的曝光展示,用户就会买单——我称之为流量迷恋症。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养老社区的项目,大体的服务是老年人...

营销计划有两种,一种是“大纲式计划”,另一种是“方案式计划”。
李叫兽见过的绝大部分市场计划是这样的“大纲式计划”。
比如北京某商场的周年庆营销计划:
以“周年大促”为核心构思创意,吸引目标顾客到来;
线下传播:地铁、公交、楼宇框架等,目标覆盖人群500W,吸引数万客流量;
线上传播:制作病毒视频、H5互动页面、公众号文...

一.
前段时间,李叫兽给几家客户公司市场部做了访谈,其中包括很多国内一线公司,问他们“咱们市场部到底是在做什么”,得到的答案却令我吃惊。
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简单地描述日程表:做活动,做海报,做微信公众号文章,对接乙方,拍TVC,年底帮其他部门设计挂历等。
每个人都能描述出自己做的工作,但几乎没有人能指出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大部分人很清楚自己的日程表,但不清...

就像前段时间的“六小龄童上不了春晚”的事件,众多网友发愤支持,有的甚至声称“再也不看春晚”。
就像在之前的“D8远征FB”事件中,无数D8网友放下手头工作,严密组织,让三联新闻等FB号“寸草不生”。
就像罗永浩,让粉丝起来反对不对称手机设计,就真的有大量人疯狂响应。
或者像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三十几年前苹果的经典广告《1984》,号召PC消费者一起反抗IBM的垄断暴政,吸引大量认同和支持,并传唱至今。
谁都...

正如听过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很多运营人同样的问题是:为什么看了这么多的干货文章,学习了各种成功案例,工作勤勤恳恳每天加班到很晚,却依然做不好产品运营?
看我文章的大多数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半数以上是产品运营一线人员。我也经常收到读者的咨询,问题啥样都有,但是运营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同产品的运营侧重点也不同,甚至有读者连产品名字和产品类型都不注明就问该如何运营,这种问题显然无法收到有效的反馈。还有一类读者,特别迷...

望京、上地、亦庄、国贸和金融街…… 不同的区域吸引不同的企业,入驻的企业又造就区域的商业甚至人文品格,而他们汇聚在一起,又共同勾勒出北京经济最生动的气质。
当地王与互联网巨头们携手而来,一部望京“进化史”,以惊人的速度被不断更新着。
无数的创业者们涌入颇有未来科技感的望京SOHO,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常常出现在这里为他们站台。不远处,绿地的写字楼上已经挂出阿里巴巴的橙色英文LOGO,仿佛...

KOL和人们俗称的网红还是有些区别的。简单来说,KOL是在其领域有号召力,影响力,和相当公信力的帐号,这一类帐号可以是真实的三次元名人,也可以二次元形象,甚至就是一个兴趣,一种爱好。判定标准有三点
1、圈层专业知识
2、稳定而有见地的内容
3、兴趣或天赋
比如:
时尚圈的石榴婆报告、yangfanjame。
电影圈的毒舌电影,...

Uber的理念
“Uber”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超越一切,超乎想象。我们最早期设定Uber的时候就对自己说:Uber的市场营销一定要够Uber。所以我们当时做Uber的时候,觉得Uber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坐在一个咖啡厅,你准备去下一个地方或者是你在会议室里准备要去参加下一个会议,你打开手机,就可以一键就呼叫到舒适豪华的车。现在,Uber完全实现了这种生活方式,并且性价比已经远远超越了出租车,整个用户的体验...

【本文主要标题】
1、阿里巴巴是怎么面试的?
2、阿里巴巴闻味官是怎么回事?
3、阿里巴巴职级怎么设置?
4、阿里巴巴内部怎么晋升?
5、阿里巴巴如何做培训的?
6、阿里巴巴管理三板斧是什么?
【阿里巴巴是怎么面试的?】
2009年,我在北京创业,做自己的公司。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说“天机老师,您想不想到杭州工作...

在今天今日头条举行的2015年年会上,今日头条创始人、CEO张一鸣发表了演讲,演讲中他拿出了历史数据,就2015年今日头条在产品创新、用户增长、活跃用户情况、收入增长等方面做了总结,并提出了今日头条在2016年的最重要目标——要做“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在公司的业务结构方面,他提出以做产品的思路来运营公司,“把公司发展成一个产品。”
将“2016决战国内第一”作为演讲主题,可见张一鸣对过去一年今日头条取...

摘要:在2016年2月底的巴展上,任正非向外界澄清:华为终端很容易被别人注意,但不是公司的重点,终端就是要把管道撑大。而华为管道业务的世界领先地位,短时间内是不会被颠覆的。苹果、三星做错了一件事,就波及到坐标的底线了,但是华为终端做错一件事没关系,我们允许终端有冒险精神。
讲话:任正非 编辑:微信公众号管理智慧
任正非:欢迎大家。我认为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突跃会产生,但需要很长的酝酿...

一
首先,这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原则:
任何一种新产品,要想成功推向市场,必要的条件是:至少先在一个市场进行有效渗透。
比如某个市场有100人,一旦该市场有10-20个人开始用,就会形成引爆,其他人跟风开始用。而如果20个100人的市场,每个市场有1个人用,虽然仍有20人在用,但不会形成引爆。
(图:同一市场中,渗透率一旦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