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华的互联网思维 - 关于互联网的深度思考和践行
  • 首页
  • 微语
  • 关于

现在位置:首页 » 团队管理 » 真格基金Lisa 用亲身经历告诉你,高阶HRD是怎样炼成的

真格基金Lisa 用亲身经历告诉你,高阶HRD是怎样炼成的
liyonghua   2016年7月6日   团队管理   评论(0)   浏览(2312)  

八年外企高管,四年自主创业,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近日,真格基金Lisa Yang现身「我在HCM」组织的HRSocial活动,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HR不仅要懂得识人,更要精通业务,成为公司强有力的业务伙伴。

Lisa Yang  真格基金HRD,有着八年的外企高管经验,四年创业心得。她求变求新,紧跟互联网步伐,对传统公司和创业公司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人力资源挑战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

我过往有几段相关的经历,可以跟大家先说一下,我们可以就这些案例随时进行探讨。

我最早的时候是在一家外企consulting公司工作,我就是在那个环境里慢慢成长起来的。跟这些团队工作的时候,它的工作环境,它自上而下的流程,还有整个工作体系里面传递的东西,都很有价值。你能接触到非常超前的发布会,接触到国外产品在中国落地的整个过程。我们当时在业内做整个奥迪品牌从0到几百万benchmark的case,我有幸经历了这个过程,知道了整个体系里从德国大众到一汽大众,再到本地大众合资品牌的衍生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体系里面,我的职能慢慢从只支撑内部到同时也支撑外部。除了本部以外,我还去学习亚太区整个体系里面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然后把这个模式落地到总部,然后再发展到广州、上海分部,这么一个过程,其实历经了差不多5年的时间。

我在consulting行业里接触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客户,看到很多新兴行业有自己的需求,于是我们就决定跳出来去做跟创业相关的事。

借助这些经历,我想跟在座HR们分享的是,HR不是只负责招人管人,同时也要精通业务。


1 学会换位思考

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因为处于consulting的工作模式,我学会了怎样用服务的心态去实现对内部人员的全面支持,并且实现每一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创业的时候,我发现我会换位思考了,我意识到我的身份其实转变了,我要由原来的服务于内部,变成服务于外部;我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去想,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我要站在内部员工的立场上去想,我怎么能够留住他们;我要思考怎么应对市场强烈的要求跟反馈。

以前我在执行老板指令的过程中,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达到这个结果,而不会想要延伸很多东西。当我自己变成老板的时候,我会反思为什么让员工做这个事情,怎样让他做到我满意,甚至于怎样让实际效果超出我的预期。



2 人才储备意识

作为HR,你前期要有人才储备意识,即你为什么要这些人服务于你的早期团队。比如我团队早期为什么要有marketing?团队刚开始研发的时候就要建立一个品牌意识,今后我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我的产品和技术协调的时候我怎样才能精准定位我的用户?怎样才能不停迭代直达或者追击到那些标准用户?
        
而不是说等我产品launch了,你突然发现根本就没有客户,这时候你才发现前期的品牌定位是有问题的,才会想到要怎么去做PR,怎么能够让你的品牌在某一个领域里至少不被人黑,继而才会想是不是要找一个PR。



3 分析市场情况

在高朋网的时候,我们引入了国外一些非常好的理念,比如leads generation。我们会让大学生去市场上调研很多leads,然后把这些leads拿回来分析,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我们去分析这些leads到底是不是和我们相对应,比如我们的目标是中高端的用户,那中高端的用户会去什么样的餐厅用餐?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他们的消费层次大概在什么水平?这些餐厅会分布在哪些地段?我们有很强的团队去搜集市场案例,这些都是在了解业务的基础上针对客户群体要做的。

我们还有一个部门叫“business intelligence”,就是“商业智能分析”。它帮你分析市场上对标的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为前端的销售部门引流来数据,我们的BD大客户部门也能够通过这些数据更精准地抓到我们的客户群。



4 达成一致的招人认知

我和一些HR聊过,我们经历的很大一个挑战,是创业团队里面老板和我们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团队很多基因跟HR是相通的,HR跟老板沟通的默契度在团队搭建过程中会有很大影响。

所以,HR一定要让老板和其他人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招人,什么样的人适合我们这个团队的基因。每个团队都是有非常强的特性,不是说对标一个BAT、对标一个顶级的部门总监就可以了,因为他不可能适应所有团队,这样的人讲求chemistry,一定是他感觉到愉悦,他愿意跟你一起工作。我们互相认同对方的价值,也愿意以一个创业的心态加入这个团队,和这个团队一起在某个领域里作出贡献,达到最后跟老板一起敲钟的目的。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团队在早期阶段必须面临的问题。



5 确定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

创业团队还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相互牵制的人员管理可能在很多战略上造成缺失。两三个股东一开始创业时想一起做一件事,凝聚力非常强。然而由于没有谈好股权结构,也没有谈好真正的利益分配,最后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旦涉及到利益分成,团队人心很容易就涣散了。这会导致团队之间信任度缺失,配合度降低,对市场的应对能力被打散,这个团队很容易就会解散了。所以在初期HR一定要协助老板确定好股权结构、人员管理、利益分配等问题。



6 带着所有人一起成长

咱们HR是在第一线的,员工的任何的动态、企业里发生任何人员流动,我们是最能感知到变化的人。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老板的人员怎么从原来一起打拼的兄弟,变成真正的员工,怎么让这个员工跟着一起成长,这些都是我们要替老板关注的问题。 
        
对于很多创业团队的老大来说,只能和更优秀的或者一样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一开始跟某个人一起工作,他态度特别好,他的工作强度比老板还大,但就是不出活。等到有一天,团队上升到一个阶段,怎样提供机会,他都达不到工作预期的时候,老板就特别纠结,一方面特别不舍得他,跟他感情特别深厚,但另一方面他真的不能实现团队的管理平衡。那怎么办?只能把他放弃掉,然后帮他找到适合他的那个位置,让他能够释放更大的能量。

但在这之前我们要作一些努力,我们要给他足够的机会。我们一定要从HR角度不停地去协调、去跟进,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

某种意义上来说,HR其实是公司的一个旁观者,更能看清一些事情。HR需要扶持老板,带着团队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中,HR在成长,老板在成长,团队所有成员都会跟着一起成长。HR就是在反反复复这个过程,哪怕做得慢,哪怕收效不明显,但这个工作不能少。



小编总结:HRBP任重道远
通过Lisa的分享,我们发现牛逼的HR都是从业务中成长起来的。无论公司规模大小,HR对于业务部门的支撑都极其重要。人才是业务增长背后最深刻的原因,而HR对人有最直接的接触和掌控,因此,对业务理解的深刻与否成为HR发展的关键因素。

小编认识的一个HR,工作不到6年时间就年薪百万加期权,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她对业务有深刻的理解。她不仅能够帮助CEO决策选人用人,甚至还可以和投资人一起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和对应的人才策略。

路漫漫其修远兮,HR们必将上下而求索。


·END·

  • 上一篇:真格CEO方爱之:真格基金是这么运转的!
  • 下一篇:半分钟内能看透问题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 本文固定链接:http://www.liyonghua.com/?post=473
    本文由liyonghua原创或编辑,互联分享,尊重版权,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取消回复

    发表评论:

    • 搜索

    • 最新微语

      • 秋高气爽的时节到了,适合户外各类运动!

        2024-09-26 09:06

      • updated my blog on 6/17/2024

        2024-06-17 23:23

      • 天生的产品经理:1、对产品槽点的忍耐度,是否可以察觉细微的槽点;2、新产品和行业趋势的探索欲;3、用户同理心,随时考虑到用户的各类场景;4、直击问题本源,化繁为简的能力;5、把任何事物都看成产品的独特视角;

        2022-03-17 03:01

      • 工作中如何持续保持自身价值的成长,才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点。

        2022-02-16 15:36

      • 不要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的强大才是立身之本。

        2021-01-16 01:26

      • 更多»


    Copyright © 2015 李勇华的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