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华的互联网思维
怎样提高说话的技巧?
2017-9-12 liyonghua







直接上干货,一共九条,就称为“独孤九言”吧。







1. 发言、讲话、研讨之类分享型的说话场合,最好抢在前面来说,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差不多也就能集中一两个小时的样子,越靠后,大家越没有精力去听你讲了什么,前面的人偶尔超时发言大家还能接受,但后面的人可能都没时间说什么了,所以只要你认真准备了,靠前说比靠后说要好。






2. 演讲、面试类需要打分的说话场合,则恰恰相反,最好是在后面来说,一方面,前面的人没有参照系容易被打低分,人的心理也容易期待后面有更好的,“我是歌手”这样的节目里,再大的牌都希望自己能在第六、第七位出场,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就像前面提到的,人到后面注意力不会那么集中,这时候你的发言只要能唤起他们一点注意力,就很容易出彩。






3. 即兴发言时,有两种情况最让人绝望:一是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全程结结巴巴、断断续续,不停的“恩,恩,恩,呃,呃,呃”,还有一种就是离题万里,洋洋洒洒不知所云。其实这两种都是因为说话时逻辑性不够,说出来的话全是断章残句,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所以开口前请先用三句话的方式,帮自己整理和概括下思路:我要说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说(什么原因导致问题)说这些是为了做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4. 要想提高说话的逻辑性,就要在平时说话时,多关注下自己常用的连词。别只会不停地“然后……然后……然后……”,“其实……其实……其实……”,“但是……但是……但是……”,“而且……而且……而且……”。学会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连词,比如表并列的时候用“同时”“况且”“何况”,表承接的时候用“于是”“说到”“此外”,表转折的时候用“然而”“偏偏”“不过”,表因果的时候用“原来”“由此”“以致”等等,多掌握几个总没错。重要的是,当你发现自己没话说或者离题万里的时候,用一个合适的连词往往能圆回来——我就见过很多发言人说了一长段不知所云后,来一句“所以,我才要强调巴拉巴拉”,至少让人乍一听,好像还挺有逻辑,能注意到你接下来要说什么。






5. 要想在人多的时候发言有“一鸣惊人”的效果,一定要在平常就准备一些小套路,熟能生巧后,什么样的场合都能套着就用,百试不爽。介绍几种常用的:“故事导入”,准备几个常用小故事或者自己独特的经历(不超过300字),表达观点前先讲故事; “自我总结”,开口先对自己要说的话做个简短的总结,比如“我想了想,只有三句话要对大家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四个层次的思路”等;准备几个逼格高一点的诗句或对联,在说话的时候点缀一下。






6. 陌生场合,开口的第一句话很重要,你说的话一分钟内吸引不了别人对你的关注,很容易就让别人对你这个人也失去了兴趣。在大家都不熟悉的场合,最能引起人注意的话就是打破常规的话,我在当面试考官时,有一次上午要面试十多人很疲惫,前面每个人进来都会说“各位面试官好”,最后一个人进来时说了句“各位面试官辛苦了,快中午了,希望我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各位考官充分认识我”,一下子就让人印象深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 很多人与领导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辈谈话时,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更怕自己瞎说话引起他们的反感,推荐两个思路:一是找兴趣,聊自己擅长的东西,从他们“接话”的情况推测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现在社交的本质很大程度上都是“兴趣社交”,而不是“关系社交”,看看贴吧、豆瓣、知乎有多火,而人人网、开心网怎么没落的就知道,领导、长辈也是人,不要总是去想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聊兴趣才能让大家聊得进去;二是找问题,要想从他们那里得到真正的真知灼见,就一定要多从问题出发来聊事儿,甚至为了让他们开口,你还可以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先聊一件最近发生的很轰动的事情,然后谈自己的看法,故意暴露自己在信息搜集、思想观点上的不足,这会给他们指点你的机会,很容易打开话匣子,抛砖才能引玉。






8. 请记住,夸奖别人或者批评别人都是一门技术活。第一,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你“真诚”的批评,大部分人吃西药都只能接受外面有包衣的“胶囊”,所以你想在说话时批评别人(批评,不是撕逼),最好婉转一些,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用肯定来表达否定,不是批评这个不好、而是建议怎样更好;第二,夸奖别人有两种,一种是私下里一对一的夸奖,这个只要做到真诚、有一说一就行了,还有一种是在公开场合夸别人、特别是夸领导(相信我,大部分人虽然看不起拍马屁,其实也学不会拍马屁),这个最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放大某人在整个事情中的作用来夸人,比如“文章这段您改的特别好,感觉读起来顺了很多”。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夸人最好的是背后夸,批评则绝对不行。






9. 上面几条,都是我和某个朋友闲聊时,口头临时总结的,写下来后才发现其实并不严谨也不全面,但当时现场对方听的津津有味,而且觉得很受启发,这就揭示了关于说话一条最颠扑不破的道理:你不能指望你说的话像论文那样严谨、全面、逻辑严密,事实上,你只要让你说的话有一定结构(比如我前面说的“独孤九言”),中间有一些闪光点,能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就很容易让人记住了,真的真的不需要太长。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说话简短,又能让人记住,那就记住“开口三句话”,只说三句,反而容易让人记住,又不讨人嫌。






最后,就像是《笑傲江湖》里,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时,反复强调的:招是死的,人是活的。


上面的九条都是技巧,关于说话最终极的法则可能只有一条,那就是——在适当的场合,讲合适的话,否则就老老实实听别人怎么说。












---------------------------








这里借鉴佐佐木圭一的新书《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里介绍的内容和知识点,


这本书中用一个公式概括来讲,就是“3-7-8公式”


“3”就是指遵循三个步骤前提;


“7”是指说服别人的七个突破口;


“8”则是指直达人心的八个技巧。


下面我就来详细说一下这个“3-7-8”公式的意思和运用。






一、三个步骤


在七个突破口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七个突破口共同的使用原则。具体说来,要遵循三个步骤,即:


①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揣摩对方的心理


③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举个例子,你想约女神出去吃饭,你要是直接说:“这周六有空吗?我想约你吃饭”,这样被答应的几率非常渺茫;因为你暴露了自己想约女神的想法。


若你揣摩下对方的心理,比如女神喜欢吃意大利面,


通过考虑对方利益,可以这样说:“我听说最近哪里哪里新开了一家意大利餐厅,味道非常棒,你这周六有空嘛,我们去尝尝呀?”


这时候,说不定女神就很爽快地答应啦~






再举个栗子:


比如说你买了特别多的橙子,你想让家里人多吃点儿,但他们已经吃过一些就不吃了,怎么办?


你要是直接说:“你们再继续吃啊?”,很可能没用。


我们来试着用一下刚才说的三个步骤。


1. 不直接说,这个简单,你不需要说:我买了这么多,你们赶紧多吃点;


2. 揣摩对方的心理:为什么不吃?可能是担心吃太多凉的水果,对身体不好?好,这是第2步;


3. 从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的利益考虑,比如对方注重“身体健康”这一利益;


最后,看看这么说效果会不会好一点儿:


“橙子是水果里含维生素C最高的,晚饭后想要胃里消化快,多吃点儿橙子,不但不会对身体不好,还可以预防感冒。”


这个时候很可能你家人往往会变的比较乐意多吃一点儿。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七个突破口


那么,如何揣摩对方的心理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从刚刚说到的7个突破口入手。


7个突破口,分别是:



  • 投其所好


  • 儆其所恶:


  • 选择的自由


  • 满足被认可欲


  • 非你不可


  • 团队化


  • 感谢







这七个突破口具有强大的威力,学会以后受益无穷啊,下面一一道来:


突破口一:投其所好


比如,飞机上提供的午餐有牛肉饭和鱼饭,而大多数人都选择牛肉,导致了鱼大量剩余。这时怎么说才能让乘客尽量买鱼饭而不是牛肉饭呢?


一般空姐会连连道歉:


“对不起,只剩鱼了”,


乘客:what?堂堂航空公司居然只有鱼?我要投诉!blabla~~


让我们来看看同样的意思换个说辞会怎么样,


空乘:


“我们今天供应优质香草、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海盐和黑胡椒煎而成的白身鱼配米饭,还有普通的牛肉饭。”


是不是听着更好一些?


这就是投其所好,既能获得对方的好感又能实现自己的期望。






突破口二:儆(jǐng)其所恶(wù)


人们都不喜欢自己厌恶的东西,所以要“吓吓他们”,明确警示他们觉得不错的东西其实有这样那样他们厌恶的坏处,传达这种信息的语句是:


「因为有这样的坏处,所以不要这样做!」






比如:想让顾客不要触摸展品,只是立个牌子写上“请勿触摸展品”是行不通的,反而触发人们的好奇心,越不让摸越摸,那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儆其所恶:


[涂有药品,请勿触摸!]






再比如:


餐厅里很吵,熊孩子来回跑动打打闹闹,假如你是店长,如何阻止这种行为发生?


如果你上去和大人说“请大人照看好自己的小孩。”家长们估计也会只顾自己说话,很少有所反应。


假如改成这样说:


“我们餐厅这刚做好的食物很烫,在端菜的过程中如果被撞到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烫伤。”相信我,妈妈们一定会赶紧跑去拉回自己的宝贝孩子。


简单粗暴~






突破口三:选择的自由


这个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次数最多的,很多时候只要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它。比如你去coco买奶茶或是去肯德基点餐,当你点好后,有的服务员会问:


“要不要来份甜点?”


而这样多半遭到你的拒绝,如果改一种问法:


“甜点有芒果布丁和抹茶冰激凌,你要哪种?”


这时候你肯定不会像上一个问题一样直接拒绝,而是下意识的作出选择。又由于此时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会有强迫的感觉,但你确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了贼船”啊!


在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广泛运用,比如小孩子不愿意吃饭或是穿鞋,你就可以直接问:“你今晚想吃蔬菜还是牛肉呢?”或是:“蓝色的鞋子和红色的鞋子,宝宝今天想穿哪一个呢?”快去试试吧,比起:“穿上鞋,快穿上,你听见没有,你到底穿不穿,不穿我打你了,真打了……”好使多了。






突破口四:非你不可


“老张啊,这次没你不行啊,一定要来!”


“没有你气氛哪搞的起来啊,你一定得过来!”


“哎呀,你不来不热闹呀,你一定得来撑撑场面啊!”


以上的话熟悉不,这就是高手们常用的呀,别觉得客套、虚情假意,关键听的人舒服呀,这就是非你不可的巨大威力。


告诉对方别人都不行,你才是被选中的最特别的人,让对方感到只有自己被选中的优越感,从而很乐于给予非常积极的回应。






突破口五:被认可


请求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能提及他的某一特长,那他一定会非常开心的,平时生活中也能遇到很多理智的妹子用这招,


比如妹子那些一瓶水跑过来,说:你力气大,帮我拧开好吗,拜托了!你就是使出吃奶的力也要搞定这瓶水啊,弄不好就凑成一对了。


还有很多的例子都是依托对方的特长来的:“你字写得好,帮我写个材料好吗……你文笔好,帮我弄个文本好吗……你电脑玩的溜,帮我看看电脑好嘛”,再加一句拜托了,那你的自豪感倍增了,什么忙都帮了。


再比如:


出门想拉住自己的孩子不要乱跑,总是拉不住?换个角度,试试这样对自己的宝宝说:


“我一个人很害怕,你能不能拉着我的手一起过马路?”


这样反过来把孩子当做大人,增加孩子的被认可欲,自然就愿意牵着你的手啦。






突破口六:团队化


“一起”,对,就是这个词,当要求(请求/邀请)别人加入时,用“一起”,会让对方更乐意帮忙,比如:


“咱们一起组织这次晚会吧!”


这样说会让对方有种伙伴意识,当然就容易接受你的请求啦!


因为喜欢和别人一起做事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利用好这种人类的本能,就算是比较麻烦的请求,也容易说动对方。


比如女儿想说动久坐不动的爸爸多运动运动,直接说:爸爸,你去运动运动吧。很可能起不到效果。


假如这样:爸爸,我想夜跑。可是自己一个人去夜跑有点害怕。你能不能陪我一起跑?


这个时候,稳坐如山的爸爸估计瞬间就会被打动!






突破口七:感谢


一定要在提出请求的瞬间,趁对方还没有做出任何思考和决定的时候就说出谢谢。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互惠式好感来解释:


互惠式好感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接收到的好意的时候就会产生向对方回报以好意的心理。






感谢的话永远不嫌多,所以说听到对方说谢谢的那一瞬间,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快速说服别人的7个突破口:


1.投其所好:以对方爱好需求为先,如:这橘子吃了对你的咳嗽有好处,多吃点;


2.儆其所恶:因为有这样的坏处,所以请不要这样做,如:标签有毒,请勿触摸。


3.选择的自由:让对方自主选择,考虑对方的想法,观察对方的需求,揣摩对方的心理,如:红鞋子和蓝鞋子,你想穿哪双呢?


4.满足被认可欲:满足对方被认可的需求,如:你看你够得到高的地方,你能把窗户擦得更亮更干净,拜托你了。


5.非你不可:告诉对方别人都不行,只有你最特别,如:你得来啊,没有你不行。


6.团队化:让对方产生一种“我和你是一个团体”的感觉,如: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吧。


7.感谢:在提出请求的瞬间就说谢谢,如:能不能帮我提桶水,谢谢啦。


————————————————————————————————————————


三、八个技巧


最后,是八个技巧,


八个技巧,是创造警句的技巧,这个技巧不是名言警句,而是能够直达人心的,打动人心的语句。


八个技巧分别是:



  • 惊奇法,


  • 反差法,


  • 赤裸裸法,


  • 重复法,


  • 高潮法,


  • 数字法,


  • 合体法,


  • 顶点法。



运用好这八个技巧,可以让你的语言更强烈,更有力量感。下面说明+举例。







技巧1.惊奇法


这个方法很多妹子都用过,比如:


"哇撒,你买的衣服好漂亮呀,在哪里买的呀?"


"呀,你真厉害等等,"


当然还有小岳岳的:"我的天呐,哎呀妈呀!" 都是能吸引别人注意力,加强语气的词。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技巧,只需要在你想说的陈述句前后加上感叹词就可以了。






技巧2.反差法


这个更吸引人,比如大叔与小萝莉、美女与野兽、富家女与穷小子,对比越强烈效果越明显,人们越充满好奇。


再比如:“月薪3000的我如何攒下100万” “月薪3千的小白与月薪3万的总监之间的思维差异”。


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在要说的话前面加入它的反义词,最后再将两句话连接起来即可。






技巧3.赤裸裸法


所谓的赤裸裸法就是要表达出让人脸上发烧,让人难为情,暴露自我真实想法的措辞,这种类似表达内心的方法,往往能够表达出其不意的效果,


比如向女神表白直接说:“我喜欢你!”这样就太平淡无奇了,


如果加上赤裸裸的感官词汇就强烈的多,比如:


“我喜欢你,你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再赤裸裸一点:“每次见到你我都面红耳赤、双腿颤抖,说不出话来,我想说:我喜欢你!”


所谓的赤裸裸就是简单直接地将自己身体的反应说出来,比如冻到我嘴唇颤抖、看得我脊背发凉、看见你让我眼神迷离等等。






技巧4.重复法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里面不断地重复开头的一句话:I have adream,导致这一段话被人们深深地记住。


奥巴马的“YES,WE CAN”,都是重复带来的震撼,日常生活中的,“买买买”、“重要的事说三遍”等等。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措词,只需要重复想传达的重点就可以了。






技巧5.高潮法


①大家注意了,这个地方是不能穿鞋走的,因为(停顿)……balabala...


②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一定要帮我保密……


③同学们,我们接下来看看期末复习的重点……


铺垫过后的转折,接下来就是“高潮”,那些一下就能抓住你注意力的转折词就是高潮法,使用这些词也能瞬间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比如你突然对着办公室吼一句:“我只想说。。”(空气突然安静。。)


要说重点的时候先这样铺垫:“接下来的话,我只说一遍。”


高潮法,实际上就是卖关子的意思,说话说到一定地步的时候,要卖关子,让大家觉得接下来的话很重要,引导大家集中注意力听。






技巧6.数字法


人对数字比较敏感,比如我们大家熟知的动画片《101只斑点狗》,比如八仙过海,七仙女,六小龄童等等,有了数字更容易让人记得住。


另外还有个秘密,就是奇数更有冲击力更有力量,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


数字法十分简单,在语句中加入数字就能增加说服力,不仅在视觉上较为醒目,内容也会变得更好理解。






技巧7.合体法


就是几个简单的名词经过组合重新变得有冲击力,比如怪兽饼干、神奇水等等,你也可以创造你的合体词(如奶茶妹妹),让你的表达更吸引关注。


把两个平时一般没什么关系的词合在一起说,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和关注。






技巧8.顶点法


人类本性,普遍会对顶端的东西产生兴趣:大家往往只会记住第一名,而鲜有人去关注第二名。


这个老罗最喜欢用,像“可能是东半球最好的手机”,贝米钱包也有“可能是最好的理财产品”,还有什么“全国最好!”、“销量最高!”、“店长推荐”等等


顶点就是首屈一指,最顶头的意思,较为夸张,但吸引力十足。


顶点法,就是告诉大家,这个,就是最好的。






好了,以上就是《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的主要内容,我们分为两期进行了阐述举例,现在再来总结一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沟通中让对方接受的七个突破口和八个警句技巧。


在执行这七个突破口和八个警句技巧的时候,要先遵循3个步骤


①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揣摩对方的心理


③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然后,7个突破口主要是教你如何把逆境变成顺境,教你如何最能打动人的内心,让他们尽可能同意、认可、接受你的想法或者提议,而且心情还十分愉快。






最后,8个警句技巧主要是教你如何说话能显得句句都是金科玉律,每句话都能让人耳目一新,瞬间抓住人的耳朵,吸引人的注意力。






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你去逛逛菜市场,去转转大商场,仔细留意优秀的销售员(服务员)是如何跟你打招呼的,如何介绍他们的产品的,对比下不同的销售员给你的感觉,好的坏的、能成交的不能成交的,你心中自有答案,揣摩他们的对话,你就能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







一,少说赘词

聊天(特别是演讲,当众发言或谈判中)少说赘词,比如说,呃,噢,啊,嗯,这个...那个呢...

很容易给人一种不自信的感觉。

如一些人习惯在在句尾加一些诸如“我就说嘛”“当然啦”“这个嘛”等等,在正式场合显得不够严谨和庄重。







二,注意关系

别问不熟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就算问了别人不想回答也要知情识趣,适可而止。

别人没有义务回答你这么多“为什么”,不是普天之下皆你妈。







三,克制炫耀欲

不要试图处处表现地比别人厉害,也不要处处想要阴晦地炫耀自己。

又比如说有人说我上次在英国玩了一个礼拜,你就不要说你去玩了一个月,就算是真的,处处显得比别人厉害,会无意中伤到别人自尊心的。







四,注意话题

谈论天气和宠物等话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初次见面尽量不要谈论政治或者一些比较沉重的话题。

不要谈论一些可令自己或者别人尴尬的话题,比如说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性...



与对方没有深入的了解时,应该注意避免提到敏感话题。可能的雷区包括:对方的财务状况、生什么病、感情状况、孩子的教育、对方的爱豆、信哪个宗教等等。



五,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

聊天时,少一些简单题,多一些选择题。你的问题越具体,对方回答起来越轻松,也就越容易和你聊下去。

例子

“你旅行时有被骗过钱吗?”要明显好于“你喜欢去什么样的国家旅行?”

“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比不上“你喜欢王力宏那样的男人吗?”

——蔡康永







六,尝试着换个说法

反例

你是不是在吸毒?

正例

离婚以后,是不是过得很痛苦?

所以你在吸毒?

这样的问题,对方就不会那么难以承受,他知道你是关心,而不是在审问。

反例

蔡教授,同事都在传你的论文是抄袭的

正例

蔡教授,我们收到这份英国的学术期刊,上面这篇论文,跟你上个月发表的那篇,内容上重叠的部分,大概有五千字

——蔡康永







七,把“要求”改为“询问

“帮我拿双筷子”虽然简洁但多次用这种有点命令的语气频频麻烦别人有可能会无意中令对方不快。可以改为询问语气,“可以麻烦你帮我拿一双筷子吗?”

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所以有时候少给别人添麻烦,自己多走走,多动手是必要的。







让别人觉得自己很重要

1,少玩手机

2,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觉。尽量不要说出“我”字。每次想说“我”字时,都改成“你”字或“他”字。

3,

请求别人帮忙时,可是突出对方的重要性,“因为我很信任你,所以想请你帮我这个忙...”







九,拒绝的艺术

1,拒绝你纯属我个人偏好,不是你的不好

在杂志社工作,常有自视甚高的文艺青年来投稿,那些文字是在乏善可陈。而会说话的编辑都是这样拒绝的,你的文字很不错,但不是很符合我们报社的风格







十,批评的艺术

1,批评是建立在一定的交情之上的,换位思考,如果有交情不是很深真正是陌生人批评你,就算是真心为了你好,你也会觉得那人挺好为人师的。

2,批评的同时可以提出建议,会给人一种我是在真心帮你出主意,想办法的感觉。







十一,赞美的艺术

1 、 赞美行为而非个人

举例说,如果对方是厨师,你赞美他说,你真的是一位很棒的厨师,也许人家心里明白这是客套。可是你对他说,我一周去你的店里吃了三次饭噢/这次来上海,就是专程为了吃到你做的菜!他会认为你的恭维更真心!



2 、 赞美要具体

对厨师说,你做的菜真好吃,不如更具体地对他说,你做得这道鹅肝,就像冰淇淋一样入口即化,口感超好!赞美最好言之有物!



别人拿小说作品给你看,问你评价,你不要说笼统的好,可以从情节啊,文笔啊或者从文中一个有趣的细节去夸奖他,他会觉得你真的有认真在看。



3,真心地赞美别人,但别忘了女朋友哦

在街上遇到一惊艳的美女,女孩子有时候难免喜欢问,你觉得前面走来的那个女生怎么样?说不漂亮吧,显虚伪;说漂亮吧,女朋友会吃醋!

记得跟女朋友说,嗯,是挺漂亮的,但你漂亮多啦!/但没你漂亮!



4,通过第三者表达赞美

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这些话通过第三者传到别人的耳朵里,会比本人对他直接表达赞美更为惊喜!

更为可信!

一来,别人会觉得你的赞美很真心,不是那种“当面恭维”“刻意讨好”。

二来,别人会有一种惊喜感,如,某某某居然跟别人说我长得漂亮,看来他的确定欣赏我的嘛!



5,被赞美时,坦率地说一声谢谢!

别人夸奖你的衣服很漂亮什么的,你说一句,没有啦,这是便宜货而已,反而让对方尴尬!



6,赞赏对方最希望得到肯定的部分。

夸赞绝对不是一味的说好话,而是对症下药,找到对方最感兴趣、最引为傲、最需要得到认可的,进行赞赏。你可以从对方的计算机桌面中得到线索,如果放着他和高官巨贾的合照,那你应该赞美他的人脉之广;如果照片是他孩子那你自然应该问候他的宝贝,并且盛赞他的孩子好优秀好聪明之类。

——蔡康永







十二,积累谈资

留意一下最近的新闻,最近的电视剧电影,微博热搜,附近有意思的去处,有特色的餐厅等等,甚至是你在路上遇到一颗很特别的树,都可以记下来,作为日后谈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读的书多了,遇见的人,遇到的有趣或特别的事情,你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就有话题了。



懂得讲“浪漫的废话”吧

储备那些毫无意义但动听的话,学会在需要它们 时出口成章,你就能成为大师或者权威。







十三,适时沉默

1,聊天中出现沉默很正常的。

在聊天中适当的沉默、空当是很重要的。留点空当,让听的的人消化。千万不要喋喋不休的说个不停,那样只会让人很反感。



2,适当的沉默既留给对方思考空间,又有利于自己的气场。



十四,不要不懂装懂

不懂可以大大方方地请教,但切记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班门弄斧,自曝其短。



十五,不卑不亢

在朋友的交往中,有一个原则:既不要让自己感到卑微,也不要让对方感到卑微。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了,那么这种关系就不能称为朋友了。

——冯小刚







-------------------------------



话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很多人都在追求说话的技巧的过程中,忘记了一件最基本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质上是一个“送礼物”的过程。


比如,当你去和一个客户见面的时候,你的礼物就是准备“一个好的产品或者方案”;


而如果你是做一次演讲,那么你的礼物就是分享“一个全新的理念”;


而如果你是在和好朋友聊天,那你的礼物就是如何“让对方开开心心和你度过一段时光”。


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说话技巧,这个“礼物”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END·





发表评论:
昵称

邮件地址 (选填)

个人主页 (选填)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