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很好的一个回答,原文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819007,摘录学习。
那么,万能的知友啊,恳请你们分享一下,那些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道理
对我自己的经历而言,两大道理应该更早得明白,这样事业上更有进展、生活上更洒脱。
(警戒线,以下是浓浓的鸡汤)
道理一,无论为谁工作,打工、体系内贡献还是创业,最终都是为自己打工,去哪里都是创业。
因为工作中最重要的投入是自己的时光而不是工作时间,这些是无法减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收获是技能、人脉和品牌而不是当下的财务回报,这些是无法剥夺的,而且那就像一笔理财,时间越长回报越大。如果评价公式是ROI(Return On Investment),I是无法减少的,R又全是自己的,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增大R呢?
然而,我们常常却把I当成工作时间,把R当成工资。当R短期内增长无望的时候,以偷懒来降低工作时间以求降低I。
以我的过往经历而言,第一份工作是在咨询公司。这个行业以辛苦和加班著称,但是因为迅速掌握了高阶Excel技能和VBA大法(传送门在这里:Excel 有哪些可能需要熟练掌握而很多人不会的技能? - 何明科的回答)。所以真心一个人做好几个人的活,还可以保证正常上下班。同时因为表现出色,在晋升和加薪方面也享受顶级待遇。在这种极其体系化的公司,我也很清楚,自己的待遇到了头,再努力也不会换来额外的晋升和加薪。于是我选择了耍小机灵。简单说就是在保证最快上升通道的前提下,不再over-perform,不会过分主动得去帮助团队和客户做更多的事情。而把这个时间省下来自己到处晃荡或者接点零活做兼职。
现在回想起来,要么发现天花板之后迅速离开专注在编程或者互联网创业上,要么呆在原地但是不计较短期得失为客户或者为团队带来更多有价值的服务,都会比当时选择偷懒的方案要强。仅有的几次不偷懒而突破自己,超越当时传统思维来为客户服务所做的事情(在用户百分百:大数据改变管理咨询(一) - 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中有提到),不仅在当时很有价值,而且也为我自己带来长久的价值,半衰期极长。可是如果当时再勤奋一点,把它升级成为CNZZ呢?在那个年代,CNZZ和友盟都还连雏形都没有。这些看似为公司为客户做的事情,最后都很容易转变成自己的技能、经验甚至是创业的资源。
道理二,事情总有两面性,要更多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并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抱怨。
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就是管理咨询和随后的投资,受职业的影响,习惯性用冰冷的框架来分析事物并找出问题,因此容易忽略机会和为自己平添烦恼。随着阅历的增加,认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并成为中间的一员,逐渐发现大部分创业者都是乐天派,他们在问题中发现机会并产品化,把负面翻到正面而找到乐趣。在专栏文章中(创业的癌,怎么破? - 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可以发现创业者是多么得坚持及自信而不断尝试,创业失败的人最终有超过半数的人再次回到创业的轮回。
于是潜移默化得也训练类似的思维。比如,员工抱怨公司混乱而臃肿,那能不能想想:这或许蕴藏着更多的机会,能改善的人就能得到提升(如同美国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好脏好乱好快活)。
即使是真的一点机会也没有,那就当机立断选择更换环境,至少知道了一个一定不可行的方向或者环境。“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总比呆在原地抱怨强。
英文有首歌曲叫做,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大致就是我这个意思。即使在糟糕的时候,也会像这首英文歌唱到的那样:Life's a piece of shit... life's a laugh and death's a joke...
……更多文章请到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更多回答请看何明科的主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