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华的互联网思维 - 关于互联网的深度思考和践行
  • 首页
  • 微语
  • 关于

现在位置:首页 » 产品设计 » 关于“腾讯抄你你咋办”的终极答案

关于“腾讯抄你你咋办”的终极答案
liyonghua   2015年7月26日   产品设计   评论(0)   浏览(1984)  

【文章摘要】每个进入互联网领域想要创业的人,都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假如腾讯抄你,你怎么办?”一方面说明腾讯“抄袭大王”的称号响彻业内外,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互联网领域,“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残酷性。其实这个问题,虎嗅网三年前就已讨论过(原标题为《腾讯抄你怎么办?》),时至今日,在知乎原问题下,有更多新答案的补充,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探寻终极版答案。


首先,还是来分析下腾讯战略

@江南刀客:

我认为还是要从分析腾讯的战略着手,假如你要做IM,跟qq一样的套路,加班加到死也不可能超越腾讯。腾讯可能会模仿你,但如果你的业务模式并非腾讯的主要战略方向,你还是有可能在夹缝中获得成功。或者即便腾讯跟进了,如果在整个腾讯集团层面不是核心业务,那这个团队可能也不会太强,你的先发优势还是很有机会让你在跟腾讯非主力部队的对抗上占据优势。

腾讯最核心的利益是IM,眼下最重点的是平台型的SNS,总是要圈住人。所以像米聊就撞在腾讯最敏感的区域,微信是腾讯不得不做成功的产品,马化腾一定投入重兵和你死磕。腾讯投资开心网,与其说是投资,更像一种防御。但比如电子商务,我觉得腾讯虽然也很重视,但还没有想好要不要动用全力。至于团购,腾讯更是一开始就没怎么看好,所以更多选择了找当地渠道合作伙伴。

其次,这些也许是你可以做的

重技术并保持警惕

@冯明鹏:

这个问题就好比十年前VC问软件企业,如果微软也做的话你怎么办。Google给的答卷就是最好的回答。

1.技术上的质变始终是最重的筹码,埋头做技术,保证代码质量和程序稳定性,在初期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创业阶段的公司在模式上做创新本身就是一件容易被抄袭的事情,技术上的创新才能让你走的更远。

2.时刻保持警惕,不犯之前死在微软(腾讯)手上的企业犯过的错误(如网景被微软的系统绑定整死,Google就选择先微软一步谈下了Firefox的预装协议)。

3.找准大公司身后的盲点,大公司转型慢本身就是一个通病,比如摩托罗拉不愿放弃在模拟手机上的优势,导致数字手机来临的时候被对手钻了空子,而诺基亚也不愿放弃他封闭的塞班平台,导致智能机时代失掉行业老大的地位,而微软就更不必说了,软件收费模式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Google Doc和其他的软件就能通过这一点蚕食它的市场。

4.IT产业中某种类型产品的老大一般会占据6-7成的份额,总有你生存的空间,如果做不到老大就乖乖把你那剩余份额争取到,细分市场,垂直领域都是方法。

想点不一样的,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Kenneth:

在一个强大敏捷执行能力强的对手面前,你做出再多特色,也是有可能被copy过去。所以单单特色是无法生存的。

那应该怎么办?其实答案很简单,差异化竞争。只不过,很多人其实不明白什么叫差异化竞争。还拿腾讯的微信做个例子,微信走的是熟人社交的思路,它所有的功能都是方便熟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这是它的产品基调。那如果我做一个产品,专门给陌生人社交做体验优化,腾讯能抄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基因不同,根本无法抄进微信里面去。所以,陌陌和遇见就诞生了,并且生存的还不错。腾讯如果想依靠微信干掉陌陌,那它一定会把微信的熟人社交体验搞得乱七八糟,得不偿失。所以,微信是搞不定陌陌的。和竞争对手产品的本质特点不相容的特色,就是差异化。

选择一个垂直的领域

@曾轶:

不要做内容做产品,腾讯想介入的话,砸一笔钱买版权,分分钟做死你。如果是做功能创新产品,那就没有什么关系,有比较大的几率等腾讯跟进的时候,市场规模已经起来了,你自己不要作死就不会那么容易死。

腾讯跟着你抄,还是你们都是在跟着国外抄,这个要分清楚。前者往往说明你方向对了,成果希望大了,后者大概是自我感觉良好,然并卵。

小公司创业做垂直领域,腾讯这样的企业也很难跟进,因为用户规模太小,他们看不上。

在产品变化中做决定

@李江明:

创业者应该合理判断自己所处位置。我方有兵100万,敌方有兵5000万,当然腾讯在其它地方也要打仗不会拿5000万兵跟你打。那此刻就要判断它会出多少兵来跟你打,也就是重视这个项目的程度与投入资源多少。出兵多,则避之,打差异化在细分渠道取胜。出兵少,迎头死磕让他继续做老二。变化之中作出决定,时刻了解自己所处的境地。

找风投或者卖卖卖

@Allen:

在美国,VC会在关键产品和模式上和创业者一起赌一把。即:投入资金,和现有的巨头掀起一场战争。虽然现有的巨头有可能就是这些VC几年前投出来的,但是硅谷的残酷和循环往复做事完全被VC们对收益率的追求所驱动。

对于他们来说,很简单,Facebook、Google也许是会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你的功能,或者做一个类似的产品,但是对于VC来说,他们不能把钱投到这些巨头上去。也很简单,这些巨头已经不需要VC的钱,只要用自己的资本就可以进入(或者做大)这个市场。而VC的钱放在自己的手里也是很烫手的,毕竟要和LP们交待自己的回报率。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Instagram这样的应用出来的时候,硅谷的VC都蠢蠢欲动,给了它5亿美金的估值,想和Facebook赌一把移动端图片社交的未来。当然高智商的马克给了双倍估值果断拿下了Instagram也断了这些capitalist的念想。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如果VC们都怕腾讯/facebook进入什么市场,还要VC干什么?这其实也是今天中国市场被BAT垄断的一个驱动因素。

一个科技市场如果没有血性和赌性的VC存在,市场最后会走向寡头垄断。带来的结果是VC的回报率越来越低。

@王政:

一旦腾讯跟入了,赶快找风投啊!腾讯都跟入了这不就给应用打上了“值钱”的标签了嘛!这个时候不忽悠风投投个几百万你甘心么?大风起兮,才能云飞扬啊。

当BAT三家里面,出现第二家要做你这个产品类似的产品的时候,就可以待价而沽了——B还是A,卖个好价钱——当然,如果你觉得能继续和腾讯斗下去,欢迎继续。

@金洪运:

这是天使轮融资经典问题,最好的回答是,上门劝BAT收购了你。

最后,说了这么多,但是仔细想想,你的成功率真与腾讯有关?

@王翌:

如果你做的是IM,那么恭喜你,成功率大概0.0001%,就算成功了,也是被腾讯收购,在很早的时候。如果不是IM类,那么恭喜你,你的成功率与腾讯没什么关系,忘记腾讯可能是个正确的选择。

  • 上一篇:VC手把手教你如何写商业计划书
  • 下一篇:我在宝洁犯过的那些价值十亿元的错误
  • 本文固定链接:http://www.liyonghua.com/?post=236
    本文由liyonghua原创或编辑,互联分享,尊重版权,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取消回复

    发表评论:

    • 搜索

    • 最新微语

      • 秋高气爽的时节到了,适合户外各类运动!

        2024-09-26 09:06

      • updated my blog on 6/17/2024

        2024-06-17 23:23

      • 天生的产品经理:1、对产品槽点的忍耐度,是否可以察觉细微的槽点;2、新产品和行业趋势的探索欲;3、用户同理心,随时考虑到用户的各类场景;4、直击问题本源,化繁为简的能力;5、把任何事物都看成产品的独特视角;

        2022-03-17 03:01

      • 工作中如何持续保持自身价值的成长,才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点。

        2022-02-16 15:36

      • 不要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的强大才是立身之本。

        2021-01-16 01:26

      • 更多»


    Copyright © 2015 李勇华的互联网思维